2019年 8卷 第1期
2019, 8(1): 1-16.
摘要:
该文提出了基于脉冲组合编码的雷达探测模式,建立了脉冲编码雷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利用多脉冲组合及其时间、频率、相位参量的调制,实现脉冲信号在时间域、频率域、或者时频域结合的编码,为解决传统的脉冲及连续波雷达系统参数相互耦合约束、及其对雷达性能的限制问题,提供了基于多脉冲组合探测的新方法及理论基础。该文着重介绍了多脉冲组合探测的编码、目标信号恢复方法,以及结合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开展的编码方法、性能评估等实验研究。研究及实验表明,通过采用分频带脉冲编码方法,可使雷达信号采样率突破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限制,降低系统的实现难度,实验系统中实现了4.8 GHz采样率对5 GHz带宽信号的采样及无失真恢复,成像分辨率达到0.03×0.03 m;通过采用增加占空比的时域脉冲编码方法,实现了信噪比改善超过20 dB的大幅度提高;通过针对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特性进行2维编码,去除了信号模糊问题,实现了成像幅宽超过90 km等先进性能指标。理论及实验结果验证了脉冲编码方法在提高雷达核心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为高性能雷达系统的实现建立了新的技术途径。 该文提出了基于脉冲组合编码的雷达探测模式,建立了脉冲编码雷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利用多脉冲组合及其时间、频率、相位参量的调制,实现脉冲信号在时间域、频率域、或者时频域结合的编码,为解决传统的脉冲及连续波雷达系统参数相互耦合约束、及其对雷达性能的限制问题,提供了基于多脉冲组合探测的新方法及理论基础。该文着重介绍了多脉冲组合探测的编码、目标信号恢复方法,以及结合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开展的编码方法、性能评估等实验研究。研究及实验表明,通过采用分频带脉冲编码方法,可使雷达信号采样率突破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限制,降低系统的实现难度,实验系统中实现了4.8 GHz采样率对5 GHz带宽信号的采样及无失真恢复,成像分辨率达到0.03×0.03 m;通过采用增加占空比的时域脉冲编码方法,实现了信噪比改善超过20 dB的大幅度提高;通过针对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特性进行2维编码,去除了信号模糊问题,实现了成像幅宽超过90 km等先进性能指标。理论及实验结果验证了脉冲编码方法在提高雷达核心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为高性能雷达系统的实现建立了新的技术途径。
该文提出了基于脉冲组合编码的雷达探测模式,建立了脉冲编码雷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利用多脉冲组合及其时间、频率、相位参量的调制,实现脉冲信号在时间域、频率域、或者时频域结合的编码,为解决传统的脉冲及连续波雷达系统参数相互耦合约束、及其对雷达性能的限制问题,提供了基于多脉冲组合探测的新方法及理论基础。该文着重介绍了多脉冲组合探测的编码、目标信号恢复方法,以及结合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开展的编码方法、性能评估等实验研究。研究及实验表明,通过采用分频带脉冲编码方法,可使雷达信号采样率突破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限制,降低系统的实现难度,实验系统中实现了4.8 GHz采样率对5 GHz带宽信号的采样及无失真恢复,成像分辨率达到0.03×0.03 m;通过采用增加占空比的时域脉冲编码方法,实现了信噪比改善超过20 dB的大幅度提高;通过针对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特性进行2维编码,去除了信号模糊问题,实现了成像幅宽超过90 km等先进性能指标。理论及实验结果验证了脉冲编码方法在提高雷达核心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为高性能雷达系统的实现建立了新的技术途径。 该文提出了基于脉冲组合编码的雷达探测模式,建立了脉冲编码雷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模型。利用多脉冲组合及其时间、频率、相位参量的调制,实现脉冲信号在时间域、频率域、或者时频域结合的编码,为解决传统的脉冲及连续波雷达系统参数相互耦合约束、及其对雷达性能的限制问题,提供了基于多脉冲组合探测的新方法及理论基础。该文着重介绍了多脉冲组合探测的编码、目标信号恢复方法,以及结合研制的合成孔径雷达开展的编码方法、性能评估等实验研究。研究及实验表明,通过采用分频带脉冲编码方法,可使雷达信号采样率突破奈奎斯特采样定理限制,降低系统的实现难度,实验系统中实现了4.8 GHz采样率对5 GHz带宽信号的采样及无失真恢复,成像分辨率达到0.03×0.03 m;通过采用增加占空比的时域脉冲编码方法,实现了信噪比改善超过20 dB的大幅度提高;通过针对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特性进行2维编码,去除了信号模糊问题,实现了成像幅宽超过90 km等先进性能指标。理论及实验结果验证了脉冲编码方法在提高雷达核心性能方面的显著优势,为高性能雷达系统的实现建立了新的技术途径。
2019, 8(1): 17-24.
摘要:
分辨率是雷达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传统采用模糊函数(AF)来分析波形的距离和多普勒分辨能力。该文提出以下观点:第一,传统的模糊函数分析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首先采用匹配滤波来处理回波信号,而从机理上来说,匹配滤波是在白噪声和点目标前提下使得输出信噪比(SNR)最大,对检测来说最优,但不适用于多个目标的分辨问题;第二,模糊函数分析方法并不能反映出噪声、目标起伏等随机因素,以及近距多目标波形相互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第三,模糊函数只适用于两相同信噪比目标分辨,不适用于实际中经常存在的不同信噪比的多个目标的分辨。该文基于原始回波数据,采用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理论来研究雷达近邻目标距离分辨的问题,在给出统计意义上的正确分辨概率和虚判概率定义基础上,推导近邻目标距离统计分辨限(SRL)的表达式。仿真表明,统计分辨限可以突破瑞利限。当设定虚判概率和分辨概率分别为0.001和0.5时,对两幅度相位差为90度的0 dB的线性调频信号,距离统计分辨下限可达0.3倍瑞利限。 分辨率是雷达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传统采用模糊函数(AF)来分析波形的距离和多普勒分辨能力。该文提出以下观点:第一,传统的模糊函数分析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首先采用匹配滤波来处理回波信号,而从机理上来说,匹配滤波是在白噪声和点目标前提下使得输出信噪比(SNR)最大,对检测来说最优,但不适用于多个目标的分辨问题;第二,模糊函数分析方法并不能反映出噪声、目标起伏等随机因素,以及近距多目标波形相互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第三,模糊函数只适用于两相同信噪比目标分辨,不适用于实际中经常存在的不同信噪比的多个目标的分辨。该文基于原始回波数据,采用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理论来研究雷达近邻目标距离分辨的问题,在给出统计意义上的正确分辨概率和虚判概率定义基础上,推导近邻目标距离统计分辨限(SRL)的表达式。仿真表明,统计分辨限可以突破瑞利限。当设定虚判概率和分辨概率分别为0.001和0.5时,对两幅度相位差为90度的0 dB的线性调频信号,距离统计分辨下限可达0.3倍瑞利限。
分辨率是雷达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传统采用模糊函数(AF)来分析波形的距离和多普勒分辨能力。该文提出以下观点:第一,传统的模糊函数分析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首先采用匹配滤波来处理回波信号,而从机理上来说,匹配滤波是在白噪声和点目标前提下使得输出信噪比(SNR)最大,对检测来说最优,但不适用于多个目标的分辨问题;第二,模糊函数分析方法并不能反映出噪声、目标起伏等随机因素,以及近距多目标波形相互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第三,模糊函数只适用于两相同信噪比目标分辨,不适用于实际中经常存在的不同信噪比的多个目标的分辨。该文基于原始回波数据,采用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理论来研究雷达近邻目标距离分辨的问题,在给出统计意义上的正确分辨概率和虚判概率定义基础上,推导近邻目标距离统计分辨限(SRL)的表达式。仿真表明,统计分辨限可以突破瑞利限。当设定虚判概率和分辨概率分别为0.001和0.5时,对两幅度相位差为90度的0 dB的线性调频信号,距离统计分辨下限可达0.3倍瑞利限。 分辨率是雷达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传统采用模糊函数(AF)来分析波形的距离和多普勒分辨能力。该文提出以下观点:第一,传统的模糊函数分析方法的基本出发点是首先采用匹配滤波来处理回波信号,而从机理上来说,匹配滤波是在白噪声和点目标前提下使得输出信噪比(SNR)最大,对检测来说最优,但不适用于多个目标的分辨问题;第二,模糊函数分析方法并不能反映出噪声、目标起伏等随机因素,以及近距多目标波形相互干扰等因素的影响;第三,模糊函数只适用于两相同信噪比目标分辨,不适用于实际中经常存在的不同信噪比的多个目标的分辨。该文基于原始回波数据,采用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理论来研究雷达近邻目标距离分辨的问题,在给出统计意义上的正确分辨概率和虚判概率定义基础上,推导近邻目标距离统计分辨限(SRL)的表达式。仿真表明,统计分辨限可以突破瑞利限。当设定虚判概率和分辨概率分别为0.001和0.5时,对两幅度相位差为90度的0 dB的线性调频信号,距离统计分辨下限可达0.3倍瑞利限。
2019, 8(1): 25-35.
摘要:
现有的航迹关联方法主要有基于统计和基于模糊数学两大类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大多依赖阈值的设置,基于模糊数学的方法参数设置复杂,且多数方法相关比较时只考虑单个航迹点的信息。针对现有问题,该文首先从航迹的整体出发,在传统欧式距离度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距离分布直方图的特征并提取了航迹的相似特征,有效地利用了航迹间的整体特性,具有较好的抗噪声性能以及关联准确率。其次充分考虑了船舶运动特征以及不同数据源位置精度,提取了航迹间的速度差分布直方图特征、传感器来源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组合并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训练关联模型,有效地避免了需要人工设定阈值以及参数设置复杂的问题。最后,该文构建了一个真实的船舶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距离分布直方图特征相比传统的距离特征总体关联准确率提高了3.23%~11.65%,组合特征相较于单一的距离分布直方图特征总体关联准确率提高了0.068%,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现有的航迹关联方法主要有基于统计和基于模糊数学两大类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大多依赖阈值的设置,基于模糊数学的方法参数设置复杂,且多数方法相关比较时只考虑单个航迹点的信息。针对现有问题,该文首先从航迹的整体出发,在传统欧式距离度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距离分布直方图的特征并提取了航迹的相似特征,有效地利用了航迹间的整体特性,具有较好的抗噪声性能以及关联准确率。其次充分考虑了船舶运动特征以及不同数据源位置精度,提取了航迹间的速度差分布直方图特征、传感器来源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组合并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训练关联模型,有效地避免了需要人工设定阈值以及参数设置复杂的问题。最后,该文构建了一个真实的船舶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距离分布直方图特征相比传统的距离特征总体关联准确率提高了3.23%~11.65%,组合特征相较于单一的距离分布直方图特征总体关联准确率提高了0.068%,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现有的航迹关联方法主要有基于统计和基于模糊数学两大类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大多依赖阈值的设置,基于模糊数学的方法参数设置复杂,且多数方法相关比较时只考虑单个航迹点的信息。针对现有问题,该文首先从航迹的整体出发,在传统欧式距离度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距离分布直方图的特征并提取了航迹的相似特征,有效地利用了航迹间的整体特性,具有较好的抗噪声性能以及关联准确率。其次充分考虑了船舶运动特征以及不同数据源位置精度,提取了航迹间的速度差分布直方图特征、传感器来源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组合并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训练关联模型,有效地避免了需要人工设定阈值以及参数设置复杂的问题。最后,该文构建了一个真实的船舶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距离分布直方图特征相比传统的距离特征总体关联准确率提高了3.23%~11.65%,组合特征相较于单一的距离分布直方图特征总体关联准确率提高了0.068%,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现有的航迹关联方法主要有基于统计和基于模糊数学两大类方法。基于统计的方法大多依赖阈值的设置,基于模糊数学的方法参数设置复杂,且多数方法相关比较时只考虑单个航迹点的信息。针对现有问题,该文首先从航迹的整体出发,在传统欧式距离度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距离分布直方图的特征并提取了航迹的相似特征,有效地利用了航迹间的整体特性,具有较好的抗噪声性能以及关联准确率。其次充分考虑了船舶运动特征以及不同数据源位置精度,提取了航迹间的速度差分布直方图特征、传感器来源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组合并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训练关联模型,有效地避免了需要人工设定阈值以及参数设置复杂的问题。最后,该文构建了一个真实的船舶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距离分布直方图特征相比传统的距离特征总体关联准确率提高了3.23%~11.65%,组合特征相较于单一的距离分布直方图特征总体关联准确率提高了0.068%,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2019, 8(1): 36-43.
摘要:
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时空轨迹大数据,轨迹数据中往往存在着明显偏离轨迹的异常点。检测出轨迹中的异常点对提高数据质量和后续轨迹数据挖掘精度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模型的轨迹异常点检测算法。首先对每个轨迹点提取一个6维的运动特征向量,然后构建了一个Bi-LSTM模型,模型输入为一定序列长度的轨迹数据特征向量,输出为轨迹点的类型结果。同时,算法采用了欠采样和过采样的组合方法缓解类别不平衡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融合了长短时记忆网络单元和双向网络,Bi-LSTM模型能够自动学习正常点和邻近异常点在运动特征上的差异。基于真实船舶轨迹标注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算法的检测性能显著优于恒定速度阈值法、不考虑数据时序性的经典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尤其是召回率达到了0.902,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 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时空轨迹大数据,轨迹数据中往往存在着明显偏离轨迹的异常点。检测出轨迹中的异常点对提高数据质量和后续轨迹数据挖掘精度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模型的轨迹异常点检测算法。首先对每个轨迹点提取一个6维的运动特征向量,然后构建了一个Bi-LSTM模型,模型输入为一定序列长度的轨迹数据特征向量,输出为轨迹点的类型结果。同时,算法采用了欠采样和过采样的组合方法缓解类别不平衡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融合了长短时记忆网络单元和双向网络,Bi-LSTM模型能够自动学习正常点和邻近异常点在运动特征上的差异。基于真实船舶轨迹标注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算法的检测性能显著优于恒定速度阈值法、不考虑数据时序性的经典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尤其是召回率达到了0.902,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
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时空轨迹大数据,轨迹数据中往往存在着明显偏离轨迹的异常点。检测出轨迹中的异常点对提高数据质量和后续轨迹数据挖掘精度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模型的轨迹异常点检测算法。首先对每个轨迹点提取一个6维的运动特征向量,然后构建了一个Bi-LSTM模型,模型输入为一定序列长度的轨迹数据特征向量,输出为轨迹点的类型结果。同时,算法采用了欠采样和过采样的组合方法缓解类别不平衡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融合了长短时记忆网络单元和双向网络,Bi-LSTM模型能够自动学习正常点和邻近异常点在运动特征上的差异。基于真实船舶轨迹标注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算法的检测性能显著优于恒定速度阈值法、不考虑数据时序性的经典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尤其是召回率达到了0.902,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 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时空轨迹大数据,轨迹数据中往往存在着明显偏离轨迹的异常点。检测出轨迹中的异常点对提高数据质量和后续轨迹数据挖掘精度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 Bi-LSTM)模型的轨迹异常点检测算法。首先对每个轨迹点提取一个6维的运动特征向量,然后构建了一个Bi-LSTM模型,模型输入为一定序列长度的轨迹数据特征向量,输出为轨迹点的类型结果。同时,算法采用了欠采样和过采样的组合方法缓解类别不平衡对检测性能的影响。融合了长短时记忆网络单元和双向网络,Bi-LSTM模型能够自动学习正常点和邻近异常点在运动特征上的差异。基于真实船舶轨迹标注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算法的检测性能显著优于恒定速度阈值法、不考虑数据时序性的经典机器学习分类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尤其是召回率达到了0.902,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
2019, 8(1): 44-53.
摘要:
随着现代技术不断更新,雷达种类及相关技术得到不断发展,雷达辐射源信号的识别逐渐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该文主要针对辐射源信号识别中的调制类型识别问题,从数据能量角度出发,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出基于权重归一化奇异值分解特征提取算法。该文从奇异值分解的滤波效果、数据矩阵行数对分解结果的影响及不同分类模型识别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常用雷达信号有较好滤波和识别效果,在–20 dB条件下滤波重构信号与原始信号余弦相似度值仍保持在0.94左右,在判别置信度\begin{document}$\alpha $\end{document} ![]()
![]()
为0.65条件下识别正确率仍维持在97%以上。此外实验还表明相对于传统PCA算法,基于权重归一化奇异值分解特征提取算法拥有更好的鲁棒性。
随着现代技术不断更新,雷达种类及相关技术得到不断发展,雷达辐射源信号的识别逐渐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该文主要针对辐射源信号识别中的调制类型识别问题,从数据能量角度出发,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出基于权重归一化奇异值分解特征提取算法。该文从奇异值分解的滤波效果、数据矩阵行数对分解结果的影响及不同分类模型识别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常用雷达信号有较好滤波和识别效果,在–20 dB条件下滤波重构信号与原始信号余弦相似度值仍保持在0.94左右,在判别置信度\begin{document}$\alpha $\end{document} ![]()
![]()
为0.65条件下识别正确率仍维持在97%以上。此外实验还表明相对于传统PCA算法,基于权重归一化奇异值分解特征提取算法拥有更好的鲁棒性。
随着现代技术不断更新,雷达种类及相关技术得到不断发展,雷达辐射源信号的识别逐渐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该文主要针对辐射源信号识别中的调制类型识别问题,从数据能量角度出发,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出基于权重归一化奇异值分解特征提取算法。该文从奇异值分解的滤波效果、数据矩阵行数对分解结果的影响及不同分类模型识别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常用雷达信号有较好滤波和识别效果,在–20 dB条件下滤波重构信号与原始信号余弦相似度值仍保持在0.94左右,在判别置信度
2019, 8(1): 54-63.
摘要:
雷达通信一体化是减少电子平台体积与电磁干扰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共享信号的研究是实现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关键技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hirp信号的多载波雷达通信共享信号,其主载波采用唯一Chirp信号实现雷达功能,副载波通过改变调频率和初始频率参数组合的Chirp信号调制通信信息。分析了共享信号的模糊函数以及参数设计方法,并对其处理过程及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信号具有较低误码率和高稳健性特性,使用该共享信号可在微量降低雷达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通信数据的传输。 雷达通信一体化是减少电子平台体积与电磁干扰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共享信号的研究是实现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关键技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hirp信号的多载波雷达通信共享信号,其主载波采用唯一Chirp信号实现雷达功能,副载波通过改变调频率和初始频率参数组合的Chirp信号调制通信信息。分析了共享信号的模糊函数以及参数设计方法,并对其处理过程及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信号具有较低误码率和高稳健性特性,使用该共享信号可在微量降低雷达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通信数据的传输。
雷达通信一体化是减少电子平台体积与电磁干扰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共享信号的研究是实现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关键技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hirp信号的多载波雷达通信共享信号,其主载波采用唯一Chirp信号实现雷达功能,副载波通过改变调频率和初始频率参数组合的Chirp信号调制通信信息。分析了共享信号的模糊函数以及参数设计方法,并对其处理过程及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信号具有较低误码率和高稳健性特性,使用该共享信号可在微量降低雷达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通信数据的传输。 雷达通信一体化是减少电子平台体积与电磁干扰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共享信号的研究是实现雷达通信一体化的关键技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hirp信号的多载波雷达通信共享信号,其主载波采用唯一Chirp信号实现雷达功能,副载波通过改变调频率和初始频率参数组合的Chirp信号调制通信信息。分析了共享信号的模糊函数以及参数设计方法,并对其处理过程及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信号具有较低误码率和高稳健性特性,使用该共享信号可在微量降低雷达性能的前提下实现通信数据的传输。
2019, 8(1): 64-72.
摘要:
距离徙动校正(RCMC)是机载单天线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实现运动目标聚焦成像的关键环节。针对现有方法运算量大、精度低的缺点,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参数估计分4步完成的RCMC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结合能量均衡法的Hough变换估计距离向速度并校正距离走动,然后以初始方位向调频率校正距离弯曲,再采用Map-drift估计精确的方位向调频率,最后校正残余距离弯曲。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量较小,性能稳定,并能够校正高分辨率下不可忽略的残余距离弯曲。该文给出新方法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和实际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距离徙动校正(RCMC)是机载单天线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实现运动目标聚焦成像的关键环节。针对现有方法运算量大、精度低的缺点,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参数估计分4步完成的RCMC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结合能量均衡法的Hough变换估计距离向速度并校正距离走动,然后以初始方位向调频率校正距离弯曲,再采用Map-drift估计精确的方位向调频率,最后校正残余距离弯曲。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量较小,性能稳定,并能够校正高分辨率下不可忽略的残余距离弯曲。该文给出新方法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和实际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距离徙动校正(RCMC)是机载单天线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实现运动目标聚焦成像的关键环节。针对现有方法运算量大、精度低的缺点,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参数估计分4步完成的RCMC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结合能量均衡法的Hough变换估计距离向速度并校正距离走动,然后以初始方位向调频率校正距离弯曲,再采用Map-drift估计精确的方位向调频率,最后校正残余距离弯曲。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量较小,性能稳定,并能够校正高分辨率下不可忽略的残余距离弯曲。该文给出新方法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和实际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距离徙动校正(RCMC)是机载单天线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实现运动目标聚焦成像的关键环节。针对现有方法运算量大、精度低的缺点,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参数估计分4步完成的RCMC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结合能量均衡法的Hough变换估计距离向速度并校正距离走动,然后以初始方位向调频率校正距离弯曲,再采用Map-drift估计精确的方位向调频率,最后校正残余距离弯曲。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计算量较小,性能稳定,并能够校正高分辨率下不可忽略的残余距离弯曲。该文给出新方法的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和实际数据处理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19, 8(1): 82-89.
摘要:
前视多通道SAR成像存在回波左右模糊的问题,在成像时需要利用空域资源进行解模糊处理,使得其成像过程较一般侧视SAR更加复杂。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若要获得无干扰、不模糊的前视SAR图像,难度较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方位向自适应波束形成(AADBF)技术的欺骗干扰自适应鉴别抑制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AADBF技术对多通道接收回波信号进行地物相消,保留欺骗干扰样本。然后利用门限检测法在高分辨SAR图像上,鉴别出欺骗干扰的像素位置。最后,对存在干扰的像素点进行自适应空域滤波,从而达到抗欺骗干扰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鉴别并抑制欺骗干扰,与此同时能够实现前视SAR无干扰聚焦成像。 前视多通道SAR成像存在回波左右模糊的问题,在成像时需要利用空域资源进行解模糊处理,使得其成像过程较一般侧视SAR更加复杂。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若要获得无干扰、不模糊的前视SAR图像,难度较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方位向自适应波束形成(AADBF)技术的欺骗干扰自适应鉴别抑制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AADBF技术对多通道接收回波信号进行地物相消,保留欺骗干扰样本。然后利用门限检测法在高分辨SAR图像上,鉴别出欺骗干扰的像素位置。最后,对存在干扰的像素点进行自适应空域滤波,从而达到抗欺骗干扰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鉴别并抑制欺骗干扰,与此同时能够实现前视SAR无干扰聚焦成像。
前视多通道SAR成像存在回波左右模糊的问题,在成像时需要利用空域资源进行解模糊处理,使得其成像过程较一般侧视SAR更加复杂。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若要获得无干扰、不模糊的前视SAR图像,难度较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方位向自适应波束形成(AADBF)技术的欺骗干扰自适应鉴别抑制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AADBF技术对多通道接收回波信号进行地物相消,保留欺骗干扰样本。然后利用门限检测法在高分辨SAR图像上,鉴别出欺骗干扰的像素位置。最后,对存在干扰的像素点进行自适应空域滤波,从而达到抗欺骗干扰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鉴别并抑制欺骗干扰,与此同时能够实现前视SAR无干扰聚焦成像。 前视多通道SAR成像存在回波左右模糊的问题,在成像时需要利用空域资源进行解模糊处理,使得其成像过程较一般侧视SAR更加复杂。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若要获得无干扰、不模糊的前视SAR图像,难度较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方位向自适应波束形成(AADBF)技术的欺骗干扰自适应鉴别抑制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AADBF技术对多通道接收回波信号进行地物相消,保留欺骗干扰样本。然后利用门限检测法在高分辨SAR图像上,鉴别出欺骗干扰的像素位置。最后,对存在干扰的像素点进行自适应空域滤波,从而达到抗欺骗干扰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鉴别并抑制欺骗干扰,与此同时能够实现前视SAR无干扰聚焦成像。
2019, 8(1): 90-99.
摘要:
针对距离延时和方位多普勒频率调制两类合成孔径雷达(SAR)欺骗干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的2维混合基线抗欺骗干扰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MIMO-SAR的相位编码方案,使得多通道信号正交,利用多维相位信息识别欺骗干扰,通过相位补偿抑制干扰目标,从而提升雷达抗欺骗干扰能力。该文采用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进行定量效果评估,在平台空间受限的条件下,该文方法比传统单发多收系统的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提升3倍。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针对距离延时和方位多普勒频率调制两类合成孔径雷达(SAR)欺骗干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的2维混合基线抗欺骗干扰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MIMO-SAR的相位编码方案,使得多通道信号正交,利用多维相位信息识别欺骗干扰,通过相位补偿抑制干扰目标,从而提升雷达抗欺骗干扰能力。该文采用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进行定量效果评估,在平台空间受限的条件下,该文方法比传统单发多收系统的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提升3倍。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针对距离延时和方位多普勒频率调制两类合成孔径雷达(SAR)欺骗干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的2维混合基线抗欺骗干扰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MIMO-SAR的相位编码方案,使得多通道信号正交,利用多维相位信息识别欺骗干扰,通过相位补偿抑制干扰目标,从而提升雷达抗欺骗干扰能力。该文采用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进行定量效果评估,在平台空间受限的条件下,该文方法比传统单发多收系统的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提升3倍。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针对距离延时和方位多普勒频率调制两类合成孔径雷达(SAR)欺骗干扰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SAR)的2维混合基线抗欺骗干扰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MIMO-SAR的相位编码方案,使得多通道信号正交,利用多维相位信息识别欺骗干扰,通过相位补偿抑制干扰目标,从而提升雷达抗欺骗干扰能力。该文采用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进行定量效果评估,在平台空间受限的条件下,该文方法比传统单发多收系统的雷达抗干扰改善因子提升3倍。仿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正确性。
2019, 8(1): 100-106.
摘要:
间歇采样转发式干扰利用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对雷达发射信号进行截获与转发,具有小型化、轻量化和灵活多变的优势,可搭载在目标上形成多点源主瓣干扰,对现代雷达构成了严重威胁。该文对上述干扰的辨识与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推导干扰脉冲压缩与时频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目标回波与典型干扰信号的时频特征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时频域干扰辨识方法,并构造时频域滤波器进行干扰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在原始信号干噪比大于–3 dB的情况下,算法辨识率可达90%;在此基础上,通过时频域滤波可以对3种典型策略下干扰都进行有效抑制,其峰值信干噪比改善可达18 dB。 间歇采样转发式干扰利用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对雷达发射信号进行截获与转发,具有小型化、轻量化和灵活多变的优势,可搭载在目标上形成多点源主瓣干扰,对现代雷达构成了严重威胁。该文对上述干扰的辨识与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推导干扰脉冲压缩与时频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目标回波与典型干扰信号的时频特征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时频域干扰辨识方法,并构造时频域滤波器进行干扰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在原始信号干噪比大于–3 dB的情况下,算法辨识率可达90%;在此基础上,通过时频域滤波可以对3种典型策略下干扰都进行有效抑制,其峰值信干噪比改善可达18 dB。
间歇采样转发式干扰利用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对雷达发射信号进行截获与转发,具有小型化、轻量化和灵活多变的优势,可搭载在目标上形成多点源主瓣干扰,对现代雷达构成了严重威胁。该文对上述干扰的辨识与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推导干扰脉冲压缩与时频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目标回波与典型干扰信号的时频特征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时频域干扰辨识方法,并构造时频域滤波器进行干扰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在原始信号干噪比大于–3 dB的情况下,算法辨识率可达90%;在此基础上,通过时频域滤波可以对3种典型策略下干扰都进行有效抑制,其峰值信干噪比改善可达18 dB。 间歇采样转发式干扰利用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对雷达发射信号进行截获与转发,具有小型化、轻量化和灵活多变的优势,可搭载在目标上形成多点源主瓣干扰,对现代雷达构成了严重威胁。该文对上述干扰的辨识与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推导干扰脉冲压缩与时频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目标回波与典型干扰信号的时频特征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时频域干扰辨识方法,并构造时频域滤波器进行干扰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在原始信号干噪比大于–3 dB的情况下,算法辨识率可达90%;在此基础上,通过时频域滤波可以对3种典型策略下干扰都进行有效抑制,其峰值信干噪比改善可达18 dB。
2019, 8(1): 73-81.
摘要:
该文讨论了单通道、固定波形SAR成像假设下的抗欺骗干扰方法,在有限的空域自由度与时域自由度下,利用欺骗干扰理论的本质缺陷,有效地提升了SAR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息获取能力。建立了SAR成像与欺骗干扰的几何与信号模型,根据其各自的工作机理分析真实回波与欺骗干扰的特征差异。采用不同的成像处理流程提取两者各自的特征,并基于统计信息对差异特征进行增强,提高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的分离度,从而实现欺骗干扰的辨识。并进一步采用动态合成孔径处理方法,构造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的优化重构问题,通过对其求解实现两者的超分辨分离重构,达到欺骗干扰抑制的目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该文讨论了单通道、固定波形SAR成像假设下的抗欺骗干扰方法,在有限的空域自由度与时域自由度下,利用欺骗干扰理论的本质缺陷,有效地提升了SAR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息获取能力。建立了SAR成像与欺骗干扰的几何与信号模型,根据其各自的工作机理分析真实回波与欺骗干扰的特征差异。采用不同的成像处理流程提取两者各自的特征,并基于统计信息对差异特征进行增强,提高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的分离度,从而实现欺骗干扰的辨识。并进一步采用动态合成孔径处理方法,构造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的优化重构问题,通过对其求解实现两者的超分辨分离重构,达到欺骗干扰抑制的目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该文讨论了单通道、固定波形SAR成像假设下的抗欺骗干扰方法,在有限的空域自由度与时域自由度下,利用欺骗干扰理论的本质缺陷,有效地提升了SAR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息获取能力。建立了SAR成像与欺骗干扰的几何与信号模型,根据其各自的工作机理分析真实回波与欺骗干扰的特征差异。采用不同的成像处理流程提取两者各自的特征,并基于统计信息对差异特征进行增强,提高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的分离度,从而实现欺骗干扰的辨识。并进一步采用动态合成孔径处理方法,构造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的优化重构问题,通过对其求解实现两者的超分辨分离重构,达到欺骗干扰抑制的目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该文讨论了单通道、固定波形SAR成像假设下的抗欺骗干扰方法,在有限的空域自由度与时域自由度下,利用欺骗干扰理论的本质缺陷,有效地提升了SAR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息获取能力。建立了SAR成像与欺骗干扰的几何与信号模型,根据其各自的工作机理分析真实回波与欺骗干扰的特征差异。采用不同的成像处理流程提取两者各自的特征,并基于统计信息对差异特征进行增强,提高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的分离度,从而实现欺骗干扰的辨识。并进一步采用动态合成孔径处理方法,构造真实目标与虚假目标的优化重构问题,通过对其求解实现两者的超分辨分离重构,达到欺骗干扰抑制的目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2019, 8(1): 107-117.
摘要:
海面舰船目标3维散射中心的快速建模对雷达目标信号快速仿真、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目标-海面耦合散射的“4路径”模型、随机海面散射修正Fresnel反射系数模型,以及基于射线管积分的快速3维成像等模型与方法,提出一种舰船-海面复合的快速3维成像方法,并通过CLEAN算法建立一种3维散射中心快速建模算法。该算法由于实现了单频、单视角条件下的目标3维成像,并且采用简化的海面模型避免了大量海面面元的构建,因而大大提高了3维散射中心建模的计算效率,从而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典型海面舰船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FFT的3维成像算法相比,在典型计算条件下该算法的计算效率可提高4个数量级。不同海情下,3维散射中心重建的与直接仿真计算的1维距离像历程图和2维像的对比结果,也验证了算法的计算精度。 海面舰船目标3维散射中心的快速建模对雷达目标信号快速仿真、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目标-海面耦合散射的“4路径”模型、随机海面散射修正Fresnel反射系数模型,以及基于射线管积分的快速3维成像等模型与方法,提出一种舰船-海面复合的快速3维成像方法,并通过CLEAN算法建立一种3维散射中心快速建模算法。该算法由于实现了单频、单视角条件下的目标3维成像,并且采用简化的海面模型避免了大量海面面元的构建,因而大大提高了3维散射中心建模的计算效率,从而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典型海面舰船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FFT的3维成像算法相比,在典型计算条件下该算法的计算效率可提高4个数量级。不同海情下,3维散射中心重建的与直接仿真计算的1维距离像历程图和2维像的对比结果,也验证了算法的计算精度。
海面舰船目标3维散射中心的快速建模对雷达目标信号快速仿真、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目标-海面耦合散射的“4路径”模型、随机海面散射修正Fresnel反射系数模型,以及基于射线管积分的快速3维成像等模型与方法,提出一种舰船-海面复合的快速3维成像方法,并通过CLEAN算法建立一种3维散射中心快速建模算法。该算法由于实现了单频、单视角条件下的目标3维成像,并且采用简化的海面模型避免了大量海面面元的构建,因而大大提高了3维散射中心建模的计算效率,从而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典型海面舰船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FFT的3维成像算法相比,在典型计算条件下该算法的计算效率可提高4个数量级。不同海情下,3维散射中心重建的与直接仿真计算的1维距离像历程图和2维像的对比结果,也验证了算法的计算精度。 海面舰船目标3维散射中心的快速建模对雷达目标信号快速仿真、特征提取与分类识别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目标-海面耦合散射的“4路径”模型、随机海面散射修正Fresnel反射系数模型,以及基于射线管积分的快速3维成像等模型与方法,提出一种舰船-海面复合的快速3维成像方法,并通过CLEAN算法建立一种3维散射中心快速建模算法。该算法由于实现了单频、单视角条件下的目标3维成像,并且采用简化的海面模型避免了大量海面面元的构建,因而大大提高了3维散射中心建模的计算效率,从而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需求。典型海面舰船目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基于FFT的3维成像算法相比,在典型计算条件下该算法的计算效率可提高4个数量级。不同海情下,3维散射中心重建的与直接仿真计算的1维距离像历程图和2维像的对比结果,也验证了算法的计算精度。
2019, 8(1): 117-124.
摘要: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四元数的宽带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利用四元数构造阵元输出的基础上,通过期望信号复包络对齐技术,建立四元数域宽带对合增广宽线性信号模型,以联合利用四元数阵列输出矢量的3种对合信息和2阶统计特性以及信号非圆信息,采用信号加干扰子空间投影方式,有效提取期望信号,抑制多个不相关干扰和噪声,进而实现四元数域宽带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同其它宽带波束形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对非圆信号的接收性能提升,可以实现阵列虚拟孔径扩展,有效克服指向误差带来的性能下降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性能。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四元数的宽带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利用四元数构造阵元输出的基础上,通过期望信号复包络对齐技术,建立四元数域宽带对合增广宽线性信号模型,以联合利用四元数阵列输出矢量的3种对合信息和2阶统计特性以及信号非圆信息,采用信号加干扰子空间投影方式,有效提取期望信号,抑制多个不相关干扰和噪声,进而实现四元数域宽带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同其它宽带波束形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对非圆信号的接收性能提升,可以实现阵列虚拟孔径扩展,有效克服指向误差带来的性能下降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性能。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四元数的宽带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利用四元数构造阵元输出的基础上,通过期望信号复包络对齐技术,建立四元数域宽带对合增广宽线性信号模型,以联合利用四元数阵列输出矢量的3种对合信息和2阶统计特性以及信号非圆信息,采用信号加干扰子空间投影方式,有效提取期望信号,抑制多个不相关干扰和噪声,进而实现四元数域宽带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同其它宽带波束形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对非圆信号的接收性能提升,可以实现阵列虚拟孔径扩展,有效克服指向误差带来的性能下降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性能。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四元数的宽带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利用四元数构造阵元输出的基础上,通过期望信号复包络对齐技术,建立四元数域宽带对合增广宽线性信号模型,以联合利用四元数阵列输出矢量的3种对合信息和2阶统计特性以及信号非圆信息,采用信号加干扰子空间投影方式,有效提取期望信号,抑制多个不相关干扰和噪声,进而实现四元数域宽带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同其它宽带波束形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对非圆信号的接收性能提升,可以实现阵列虚拟孔径扩展,有效克服指向误差带来的性能下降问题。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性能。
2019, 8(1): 125-139.
摘要:
单脉冲测角是当前主动雷达广泛采用的主流测角技术,大量应用于警戒跟踪、精确制导等雷达/雷达导引头探测领域。该文简要回顾了主瓣多点源条件下的单脉冲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发展历程,围绕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最新成果进行综述,最后对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单脉冲测角是当前主动雷达广泛采用的主流测角技术,大量应用于警戒跟踪、精确制导等雷达/雷达导引头探测领域。该文简要回顾了主瓣多点源条件下的单脉冲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发展历程,围绕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最新成果进行综述,最后对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单脉冲测角是当前主动雷达广泛采用的主流测角技术,大量应用于警戒跟踪、精确制导等雷达/雷达导引头探测领域。该文简要回顾了主瓣多点源条件下的单脉冲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发展历程,围绕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最新成果进行综述,最后对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单脉冲测角是当前主动雷达广泛采用的主流测角技术,大量应用于警戒跟踪、精确制导等雷达/雷达导引头探测领域。该文简要回顾了主瓣多点源条件下的单脉冲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发展历程,围绕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最新成果进行综述,最后对单脉冲雷达多点源参数估计与抗干扰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摘要:
交叉眼干扰是一种能够有效对抗单脉冲雷达的角度欺骗干扰。随着对抗主动式雷达导引头的需求提升,研究交叉眼干扰理论、研制交叉眼干扰系统正成为电子战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从交叉眼干扰的理论发展、装备发展、应用难题以及研究趋势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以期提供交叉眼干扰的全面认识和后续研究思路。 交叉眼干扰是一种能够有效对抗单脉冲雷达的角度欺骗干扰。随着对抗主动式雷达导引头的需求提升,研究交叉眼干扰理论、研制交叉眼干扰系统正成为电子战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从交叉眼干扰的理论发展、装备发展、应用难题以及研究趋势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以期提供交叉眼干扰的全面认识和后续研究思路。
交叉眼干扰是一种能够有效对抗单脉冲雷达的角度欺骗干扰。随着对抗主动式雷达导引头的需求提升,研究交叉眼干扰理论、研制交叉眼干扰系统正成为电子战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从交叉眼干扰的理论发展、装备发展、应用难题以及研究趋势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以期提供交叉眼干扰的全面认识和后续研究思路。 交叉眼干扰是一种能够有效对抗单脉冲雷达的角度欺骗干扰。随着对抗主动式雷达导引头的需求提升,研究交叉眼干扰理论、研制交叉眼干扰系统正成为电子战领域的热点问题。该文从交叉眼干扰的理论发展、装备发展、应用难题以及研究趋势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以期提供交叉眼干扰的全面认识和后续研究思路。
2019, 8(1): 154-170.
摘要:
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在形变监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概述了地基差分干涉雷达的主要类型,分为地基实孔径雷达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两类,并选择代表性系统介绍了工作原理及重要参数。然后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为例,介绍了现阶段差分干涉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包括差分干涉、PS点选择、大气相位补偿等。最后以3个应用实例,展现了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在露天开采边坡监测、山体滑坡监测和桥梁振动测量方面的应用。 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在形变监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概述了地基差分干涉雷达的主要类型,分为地基实孔径雷达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两类,并选择代表性系统介绍了工作原理及重要参数。然后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为例,介绍了现阶段差分干涉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包括差分干涉、PS点选择、大气相位补偿等。最后以3个应用实例,展现了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在露天开采边坡监测、山体滑坡监测和桥梁振动测量方面的应用。
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在形变监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概述了地基差分干涉雷达的主要类型,分为地基实孔径雷达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两类,并选择代表性系统介绍了工作原理及重要参数。然后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为例,介绍了现阶段差分干涉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包括差分干涉、PS点选择、大气相位补偿等。最后以3个应用实例,展现了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在露天开采边坡监测、山体滑坡监测和桥梁振动测量方面的应用。 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在形变监测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概述了地基差分干涉雷达的主要类型,分为地基实孔径雷达和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两类,并选择代表性系统介绍了工作原理及重要参数。然后以地基合成孔径雷达为例,介绍了现阶段差分干涉处理中的重要技术,包括差分干涉、PS点选择、大气相位补偿等。最后以3个应用实例,展现了地基差分干涉雷达,在露天开采边坡监测、山体滑坡监测和桥梁振动测量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