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3-14日,“SAR在大数据时代:模型、方法和应用”国际会议在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新技术园区举行。本次会议由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和IEEE GRSS(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北京分会主办,IEEE GRSS、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协办。来自德国、日本、韩国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大、上海交大、武汉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电集团、中电54所、中电38所等科研机构和中国地震局等用户部门共计1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科技部原部长、会议国际指导委员会主席徐冠华院士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此次会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举行。会议共8个大会报告、29个分会报告、2个产业发展报告。德国宇航院M. Datcu教授作了“Big SAR Data: from computational sensing to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报告,日本东京大学A. Hirose教授作了“Structurization of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formation by using neural networks”报告,分析了大数据时代SAR遥感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对策,高分三号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张庆君研究员介绍了我国高分三号SAR卫星现状和未来我国SAR卫星计划。其他专家分别就大数据时代SAR高性能计算、SAR机器智能和深度学习、以及大数据SAR在海洋、地震监测、基础设施健康诊断等方面应用,特别是我国高分三号卫星数据处理和应用,作了大会和分组报告。
为期两天的会议,代表们一起分享了大数据SAR的模型、方法和应用经验,探讨了新时代SAR的发展,取得了预期效果。
《雷达学报》编辑部参加了此次会议,并为与会代表提供了《雷达学报》“高分辨率SAR图像目标认知”专刊。
与会代表合影
M. Datcu教授和张庆君研究员在做报告
A. Hirose教授和王超研究员在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