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多维度地表信息获取能力,是当前对地观测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SAR工作模式,SAR层析成像利用多部天线或多次航过形成高程上的合成孔径,实现了对雷达目标的三维分辨能力,可对观测目标进行高程向重构。其在地形测绘、生物量估计、资源调查、森林覆盖、建筑设施三维和四维(几何三维加随时间形变)成像、考古学、掩埋物体探测以及其它民用军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全极化数据具有丰富的散射信息,将全极化数据与SAR层析成像相结合,能够提高目标三维定位的精度,同时获得目标更加完整的极化散射特性,满足更为精细的地物分类任务要求。
本课程旨在为读者构建SAR层析成像的整体脉络,帮助读者理解SAR层析信号处理的本质,初步掌握极化SAR层析技术。本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SAR基本理论:主要概述SAR成像的基本原理:介绍SAR干涉信号处理的基础,包括介绍干涉SAR(InSAR)的几何原理和相位解缠等;介绍极化SAR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极化椭圆,极化信号的表征,极化基变换,极化合成,极化目标分解等,并介绍极化SAR在土壤湿度反演,土地利用分类和目标探测上的应用。
第二部分是SAR层析(TomoSAR)技术基础:主要介绍噪声对InSAR干涉质量的影响,层析SAR成像基本原理;基于谱分析法的极化SAR层析聚焦;复杂环境下的极化层析SAR(PolTomoSAR);利用压缩感知进行SAR层析成像。
第三部分是极化干涉SAR和极化SAR层析信号处理:主要介绍ROVG模型,极化干涉SAR原理,地面-体散射分解;介绍SAR层析相位校正的方法,包括相位屏效应的机理,相对和绝对相位校正,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PSI)的相位校正,利用克罗内克积和(SKP)的相位校正等方法。
本课程共16讲,PPT为英文。在讲授基本理论和算法之外,还以BioSAR任务为例演示了SAR层析在树高提取和生物量估算等方面的应用,以城市区域为例展示了SAR层析成像在三维和四维成像的效果,并提供了多个仿真实验以供学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第2讲 SAR成像(下)
第3讲 SAR干涉基础 实验代码1:InSAR_Mt_Etna.rar
第8讲 BioSAR 研究案例 实验代码2:BioSAR.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