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探测与信息处理(Richard Bamler 德国宇航局,朱晓香 慕尼黑工业大学)

发布日期: 2021-03-31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多维度地表信息获取能力,是当前对地观测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课程旨在通过简要的介绍,在不过多介绍处理细节的前提下,为读者构建SAR信号处理的整体脉络,并帮助读者理解SAR信号处理的本质。本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第一部分概述了SAR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和最新发展:从信号处理和统计的基础知识入手,说明了SAR相干成像的原理;在不涉及SAR聚焦算法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传达了从全息原始数据重建SAR图像的想法;解释了与SAR有关的物理和图像特性,例如不同的散射效果,图像分辨率,旁瓣水平,几何形状,斑点,典型伪影等;推导了SAR雷达方程;解释了SAR图像的地理编码,并考虑了对流层和电离层对SAR成像的影响。

本课程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干涉SAR(InSAR),例如标准InSAR、差分InSAR、持续散射干涉(PSI)和层析SAR(TomoSAR):从几何和信号处理的角度介绍了这些用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和地表形变测量的技术;介绍了相干、相位噪声、频谱偏移和临界基线的概念;介绍了TomoSAR,并说明其是映射3D对象及其形变或运动的最普遍原理;讨论了相位解缠这一InSAR处理中最容易出错的步骤。

本课程的第三部分介绍了“稀疏性”这一SAR和TomoSAR反演的基本概念。相关结果表明,通过利用稀疏性,例如通过基于压缩感知(CS)的技术,可以实现超分辨率。本部分还给出了超分辨率因子和位置误差的克拉美罗下界(CRLB)的介绍。

本课程还对TerraSAR-X和TanDEM-X星载SAR的成像结果和典型应用进行了介绍,例如在地震和火山监测、冰川监测、SAR海洋学和DEM生成中的应用。

本课程共15讲,PPT为英文,其中第5讲、第8-10讲安排了练习作业。

0f9b531cb7e246a8bb43390b8b891311.jpg


第1讲 SAR概述

第2讲 信号处理与统计基础(上)

第3讲 信号处理与统计基础(下)

第4讲 SAR数据获取    

第5讲 SAR数据处理                作业1:SAR图像聚焦.zip 

配套程序1.zip

第6讲 SAR图像特性(上)

第7讲 SAR图像特性(下)

第8讲 干涉SAR:概述与高程测量                作业2: 干涉SAR图像配准.zip

配套程序2.zip

第9讲 干涉SAR:相干性、噪声和干涉质量                作业3:干涉图生成与相干性估计.zip

配套程序3 .zip

第10讲 干涉SAR:相位解缠                作业4:相位解缠.zip

配套程序4.zip

第11讲 重轨差分干涉SAR

第12讲 多基线层析SAR(上)

第13讲 多基线层析SAR(下)

第14讲 SAR定位

第15讲 SAR稀疏信号处理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1-03-31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