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和《雷达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雷达学报第五届青年科学家论坛”拟于2019年8月中旬在内蒙古工业大学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雷达成像技术与微波遥感应用”,论坛将在相互启迪、开拓视野、深入探讨的基础上,为雷达领域青年才俊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合作创新的平台。本届论坛具体事项如下。
一、会议主题:雷达成像技术与微波遥感应用
本次会议聚焦雷达成像领域前沿技术和微波遥感典型应用,邀请国内雷达领域著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分享研讨雷达成像最新的技术发展和微波遥感在地灾、军事、生态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二、时间地点:2019年8月14日-16日,呼和浩特,内蒙古工业大学
三、主办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自治区雷达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雷达学报》编辑部
协办单位:IEEE GRSS京沪分会、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雷达与信号处理系统专委会
会议主席:黄平平
四、论坛日程
8月15日上午 特邀专家报告;
8月15日下午、晚上 青年专家报告;
8月16日 实验室参观与自由交流。
论坛报告专家和报告题目如下(姓氏拼音为序,具体日程待定)。
| 特邀报告专家 | 报告题目 | 
| 陈尔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SAR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与应用 | 
| 何友 (海军航空大学) | 天空基多平台海上目标探测与识别研究 | 
| 金亚秋 (复旦大学) | 人工智能与目标识别(AI. vs ATR) | 
| 李道京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衍射光学系统的激光应用和稀疏成像 | 
| 李新武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 极地环境变化微波遥感监测方法及应用研究 | 
| 廖明生 (武汉大学) | 时间序列SAR影像目标认知解译与动态分析 | 
| 报告专家 | 报告题目 | 
| 陈思伟 (国防科技大学) | 极化SAR目标解译与应用 | 
| 范剑超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基于高分数据的海洋目标信息智能提取 | 
| 贾勇 (成都理工大学) | 生成对抗网络在穿墙雷达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 
| 李恒超 (西南交通大学) | 基于双空间约束空变Wishart混合模型的极化SAR图像无监督分类 | 
| 李健兵 (国防科技大学) | 分布式软目标的雷达探测技术及应用 | 
| 李小龙 (电子科技大学) | 雷达机动目标相参聚焦方法及其应用 | 
| 李亚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雷达成像技术在弹载平台中的应用和实现 | 
| 李真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高分辨全极化InSAR植被参数提取 | 
| 刘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多通道雷达自适应检测及应用 | 
| 秦晓琼 (深圳大学) | 时间序列D-InSAR桥梁结构动态监测与形变机制分析 | 
| 孙显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基于元学习的多尺度多场景SAR目标智能解译 | 
| 谭维贤 (内蒙古工业大学) | 地基微变监测雷达处理方法与应用 | 
| 徐丰 (复旦大学) | 极化SAR图像因子分解方法与应用 | 
| 许述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基于雷达遥感的海杂波特性感知现状与展望 | 
| 张增辉 (上海交通大学) | 遥感图像判读的脑电模式和眼动关注机制初探 | 
五、参会要求
论坛希望能成为一个深入交流探讨的平台,因此原则上要求参会人员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对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建议导师邮件或微信推荐一下。
有意参会者请填写下面附件中的申请表,并于7月12日前(特殊情况可适当延迟)回复到邮箱radars@mail.ie.ac.cn。
因名额有限,会务组将在7月17日前遴选出参会人员。
本届论坛免收会议费用,交通费、住宿费自理。
住宿建议选择学校南150米的金仕顿大酒店(四星级,本次会议已登记,学校协议价格约320元),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拉尔东路15号,电话:0471-6629999,步行5-10分钟可达。学校附近还有:莫泰、如家快捷等酒店,价格在100多元至300多元。
六、联系方式
高华,010-58887063,radars@mail.ie.ac.cn
附件:申请表
《雷达学报》编辑部
2019年7月2日
附录:会议主席简介
 黄平平,男,教授,工学博士,1978年生,山东海阳人,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现任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带头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负责人,“全国工人先锋号”负责人。曾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治区青年科技奖、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奖励与荣誉。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自治区自然科学杰出青年、321人才工程一层次、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第一届青年创新人才等人才工程。任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分会理事、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环境遥感分会常务理事;近几年,共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黄平平,男,教授,工学博士,1978年生,山东海阳人,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现任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带头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负责人,“全国工人先锋号”负责人。曾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治区青年科技奖、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等奖励与荣誉。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自治区自然科学杰出青年、321人才工程一层次、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第一届青年创新人才等人才工程。任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委员、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分会理事、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环境遥感分会常务理事;近几年,共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其他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作者中心
作者中心 专家审稿
专家审稿 责编办公
责编办公 编辑办公
编辑办公



 微信 | 公众平台
 微信 | 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