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视觉与SAR图像智能解译”专题征文通知

发布日期: 2023-04-14 阅读次数: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合成孔径雷达(SAR)在国防与民用等领域有重大应用,是我国战略高技术之一。已有的各类星载和机载SAR获取了海量数据,未来将发展基于SAR的智能感知技术,均需要开展SAR图像智能解译与信息提取相关的基础研究。人工智能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巨大成功,但雷达图像与光学图像在波段、成像机理、散射特性等方面有很大区别,须发展专门针对SAR图像的物理启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即微波视觉这一交叉学科研究方向,通过借鉴人脑视觉感知机理和计算机视觉相关技术,融合电磁物理规律与雷达成像机理,研究面向雷达等电磁感知数据的物理智能理论与方法。

为及时总结微波视觉前沿理论与SAR智能目标识别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并促进和引导我国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雷达学报》拟在2024年上半年出版“微波视觉与SAR图像智能解译”专题,专题主编为复旦大学金亚秋院士、中国科学院丁赤飚院士、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复旦大学徐丰教授、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仇晓兰研究员、北京遥感信息研究所李洲研究员。

 

现公开征集专题论文,诚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积极投稿,具体征文事项如下。

 

一、 征文方向:

1. 微波视觉基础理论

2. SAR图像的微波视觉认知机理

3. 融合物理机理的可解释深度学习技术

4. SAR少样本目标识别技术

5. 知识辅助的SAR稳健目标识别技术

6. 数据驱动的SAR目标特性表征建模

7. 准实时高逼真SAR成像仿真技术

8. 基于模型的SAR图像交互式学习与推理

9. 资源受限下的SAR智能目标识别技术

10. 基于信息超表面的微波视觉与智能识别

11. SAR图像智能解译其他相关技术

 

二、 征文要求:

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印证准确;尚未公开发表;中英文皆可。

2. 来稿必须进行脱密处理,发表前应提交保密审查表(盖章)。

3. 题目、作者姓名及单位、摘要、关键词应给出中英文;单位和物理量使用符合国际标准。

4. 稿件请采用Office word 通栏排版。

5. 投稿请在《雷达学报》网站(http://radars.ie.ac.cn)“作者中心”处注册、上传,在作者留言中注明“微波视觉与SAR图像智能解译”专题论文。

6. 征文截止日期:2023年9月30日。

7. 联系人:贾守新,电话:010-58887223,邮箱:radars@mail.ie.ac.cn

 

专题主编简介


金亚秋(1946–),男,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创始主任,研究方向为复杂自然介质的电磁辐射、散射与传输。198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电磁波物理和空间遥感基础研究。曾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曾获得IEEE GRSS杰出成就奖(2015)、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1)、三等奖(1993)、上海市科技功臣奖(2016)、三次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2,1996,2009)、光华科技奖一等奖(1993)等二十多项科技奖励。

 

丁赤飚(1969–),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雷达学报》主编。主要从事合成孔径雷达、遥感信息处理和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973、国家863重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和国家级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工程建设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等奖励,入选国家万人计划,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9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200余篇,主持制定我国牵头的第一个SAR国际标准。

 

崔铁军(1965–),男,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首席教授,IEEE Fellow,长期从事电磁超材料和计算电磁学研究,创建了信息超材料新方向。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被引用55000余次、H因子116。研究成果入选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6年中国光学重要成果、2021年全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获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徐丰(1982–),男,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003年获东南大学学士学位,2008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3年先后任美国大气海洋局(NOAA)卫星应用研究中心博士后、美国宇航局(NASA)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智能自动化公司研究科学家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学会青年成就奖、国际无线电联盟青年科学家奖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优秀青年基金等。研究方向为电磁散射建模、雷达图像信息获取、微波视觉与物理智能。

 

仇晓兰(1982–),女,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进体制SAR成像处理技术研究,担任多颗SAR卫星成像系统技术负责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等基础前沿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杰出成就奖等奖励,出版中英文专著各一部,发表论文80余篇。IEEE高级会员,担任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期刊副主编、《雷达学报》青年编委。

 

李洲(1985),男,北京遥感信息研究所研究员,2014年获北航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遥感信息研究所工作至今。长期从事SAR卫星探测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与工程研制,主持973课题、GF特区项目、173重点项目课题等多项国家重大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某部成果奖一等奖1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是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 分享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发布日期: 2023-04-14 阅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