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微波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的交流和发展,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承担的“先进微波探测与信息处理创新团队”国际伙伴合作计划项目支持下,由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雷达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先进微波探测与信息处理技术高级研修班将于2014年5月初在北京举行,研修班具体安排如下。
一. 时间:2014年5月5日(星期一)── 5月9日(星期五)
二. 地点:北京,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三. 教师:Richard Bamler(附件1), Xiaoxiang Zhu(附件2)
Richard Bamler,1955年生,IEEE Fellow,现任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遥感技术专业教授、德国宇航院(DLR)遥感技术研究所(IMF)所长。Richard Bamler 教授1986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参与SIR-C/X-SAR的研制设计工作,2010年至今担任德国慕尼黑航空执行委员会成员,其领导的DLR IMF团队承担了SIR-C/X-SAR, SRTM, TerraSAR-X, TanDEM-X, TanDEM-L, ERS-2/GOME, ENVISAT/ SCIAMACHY, MetOp/GOME-2, Sentinel 5p, EnMAP等遥感系统的处理器研制设计工作。Richard Bamler 教授重点研究方向为遥感地球观测,遥感信息处理与估计理论,SAR遥感数据最优化信息提取(包括稀疏重构、压缩感知等新的估计方法),在单站、双站SAR信号处理,SAR定标,GMTI,InSAR, Tomographic SAR等方面提出了的若干高精度处理算法。Richard Bamler 教授2002年和2006年获得ISPRS优秀论文奖,2004年、2009年和2012年获得IEEE GRSS优秀论文奖。
Xiaoxiang Zhu,1984年生,2011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德国宇航院(DLR)遥感技术研究所(IMF)研究员。Xiaoxiang Zhu 博士2011年至2013年任教于慕尼黑工业大学信号处理专业,2013年加入德宇航遥感所,担任 “Helmholtz”青年研究组组长、SAR信号处理部“信号分析”组组长。Xiaoxiang Zhu 博士是德宇航 Tomographic SAR 处理系统(Tomo-GENESIS)的主要研发者,是中国科学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成员之一。Xiaoxiang Zhu 博士重点研究方向为先进InSAR技术(如高维Tomographic SAR成像,SqueeSAR)、应用于遥感领域的计算机视觉(包括物体重建、多维数据可视化)、压缩感知和稀疏重构等新的现代信号处理算法在遥感方面的应用等。Xiaoxiang Zhu 博士2010年和2012年获得IEEE GRSS优秀论文奖,2011年获得Chorofas基础研究奖。
四. 课程
研修课程主要介绍SAR信号处理和若干新的研究方向,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相干SAR成像原理:相关的信号处理和统计学知识;全息原始数据中重建SAR图像;SAR重要的物理和图像特性;对流层和电离层干扰情况下的SAR图像地理编码等。
2. 干涉SAR(InSAR):传统InSAR、差分InSAR、永久散射体干涉(PSI)SAR、层析SAR(TomoSAR)。重点介绍TomoSAR的新概念及其在3D测绘方面的应用,InSAR处理中相位解缠及关键步骤。
3. SAR和TomoSAR反演中“稀疏性”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压缩感知等技术获得超分辨率,超分辨系数和定位误差的分析。
4. TerraSAR-X和TanDEM-X数据最新处理结果,包括地震、火山、冰川监测;SAR海洋学、数字高程模型(DEM)生成等方面的成果。
五.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承办单位:《雷达学报》编辑部
六. 组委会
主任:
吴一戎: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雷达学报》主编
副主任:
丁赤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所长
执行主任:
洪 文: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刘团结: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雷达学报》总编辑
成员:
张冰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朱晓香:博士,德国宇航院(DLR)
贾守新: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雷达学报》编辑部主任
王彦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东辉:主管,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科技处
汪振霞:主管,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陈 倩:学术编辑,《雷达学报》编辑部
高 华:编辑,《雷达学报》编辑部
李 娜:学术编辑,《雷达学报》编辑部
白小晶:学术编辑,《雷达学报》编辑部
七. 招生对象和费用
微波探测与信息处理领域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和博士研究生,计划招生50人。
研修班免收注册费,学员的交通费、住宿费及生活费自理。
研修班结束时将颁发结业证书。
八. 申请办法
请点击下载申请表(附件3),填写完整后以发往《雷达学报》编辑部邮箱:radars@mail.ie.ac.cn,邮件主题请注明:先进微波探测与信息处理研修班申请。
受理申请截止日期为2014年4月2日。(报名已截止)
组委会将对申请人员进行评估、筛选,对于入选的申请人将于4月8日开始发放录用通知。
九. 联系人
高华,电话:+86-10-58887062,邮箱:radars@mail.ie.ac.cn
陈倩,电话:+86-10-58887066,邮箱:qchen@mail.ie.ac.cn
附件1:Richard Bamler 教授介绍
附件2:研修班申请表
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雷达学报》编辑部
2014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