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
②Key Laboratory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nd Sens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采用无载波脉冲作为发射信号的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具有可实现非破坏性探测的特点,目前已受到国内外交通、勘探等领域研究单位的关注。随着近几年的长足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深层和浅层地下目标的探测[1],主要的应用邻域包括桥梁、公路、隧道以及矿井的无损探测、地质勘探和研究以及地下管道等各种非金属和金属目标的探测、定位、成像等。
作为探地雷达系统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天线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探测能力[2]。基于无载波脉冲体制的探地雷达系统要求天线除了具有良好的对地辐射性能以外,还应具有良好的信号保形性,即要求天线具有极大的瞬时带宽。目前可以满足探地雷达使用要求的主要包括蝶形天线[3, 4, 5, 6],TEM喇叭天线及其变形[7, 8, 9, 10]以及螺旋天线[11]等几类超宽带天线。其中,蝶形天线通常采用平面的结构,制作方法相对简单,因此应用更为广泛。但是目前普遍应用的末端加载蝶形天线由于加载点仅在天线末端,并不能完全吸收天线的末端电流,从而造成辐射信号中有一些微小的振荡,这些振荡会干扰一些较弱的地下目标回波信号,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
对于超宽带天线结构的研究,除去蝶形结构,一些诸如圆形、纺锤形、树叶形、平面螺旋等结构的偶极子天线[12, 13, 14, 15]也被广泛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带反射腔的半椭圆结构分布式电阻加载偶极子天线,通过改进传统蝶形天线的天线臂结构以及采用分布电阻加载,有效地减小了天线末端电流的反射,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得到进一步改善,具备优异的工作带宽。
2 带反射腔的分布电阻加载天线的设计基于无载波脉冲体制的探地雷达产生的窄脉冲信号具有很宽的频谱成分,通过傅里叶变换分析可以得出,对于底宽为2 ns的高斯脉冲,信号的主要能量集中在250~750 MHz,其频谱特性决定了适合该信号收发的超宽带天线应以500 MHz为中心频率,并覆盖500 MHz的工作频带。
2.1 天线臂结构的改进前人通过研究天线上的脉冲电压和电流的传播过程和等效电路,指出如果从天线的馈电点沿着电流方向逐渐增加天线臂的宽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可实现展宽工作频带的效果[16]。典型的例子为双锥天线或者其平面形式的蝶形天线。
本文为了改进天线的输入阻抗特性,对天线臂结构进行了改进。在蝶形天线的基础上,不改变的天线尺寸,采用了半椭圆的天线臂结构,如图 1所示两种天线的平面结构图。分别对未施加电阻加载的半椭圆天线和蝶形天线进行了仿真分析。图 2同时给出了半椭圆天线和蝶形天线的输入阻抗。
从图中可以看出,半椭圆天线的输入阻抗实部变化更加平坦,实部主要集中在 100 Ω左右,同时虚部值较小且变化平滑。相比之下,蝶形天线的输入阻抗无论是实部还是虚部变化范围都偏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谐振频点。由此分析可以推断,采用半椭圆天线不仅可以缩小天线的尺寸,还有利于与传输线的匹配,更适合探地雷达系统的需求。
2.2 电阻加载的设计对天线进行阻抗加载可以有效抑制因天线电流在末端的多次反射而引起的辐射波形的振荡,从而使天线获得更好的波形保形性和更宽的工作带宽。目前广泛应用的加载方式有末端加载和连续加载两种。采用末端加载由于其加载点少、加载位置远离馈电点等原因可以获得更大的辐射脉冲幅度,但是这种加载方式并不能完全吸收天线的末端电流,造成辐射信号中存在较强的振荡拖尾。这些振荡会掩盖一些比较微弱的地下目标回波信号,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采用分布式连续加载方式可以更高效地抑制因天线末端反射电流造成的波形振荡。实际工程中通常应用不均匀电阻加载是Wu-King加载[17]方式的离散化改进。这种加载方式从天线馈电点起,始端加载轻电阻小,尾端加载重电阻大,由于大部分能量都是在天线前部产生,因此对辐射信号幅度的影响不大。本文所研究的分布电阻加载结构如图 1所示。
天线臂上电阻的加载公式为:
${R_i} = {\psi \over {L - {x_i}}} \times l$ | (1) |
图 3分别给出了本文设计的分布式加载天线和末端加载天线正下方5 m处的时域辐射波形。为了更好地分析两种天线的不同,将时域波形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布式加载天线的时域波形的振荡系数[18]γ=0.35,而末端加载天线振荡系数γ=0.7,且可以明显地看出存在振荡拖尾,而分布式加载天线具有更好地时域辐射特性。因此,尽管分布式加载天线相对末端加载天线的增益相对偏低,但是其具有较低的振荡拖尾,有助于地下目标的识别和成像。对于发射机产生脉冲幅度较高的探地雷达系统来说,适宜采用分布式加载形式的天线。
天线的俯视图如图 4(a)所示。天线的振子由一对半椭圆组成,通过优化确定椭圆的具体尺寸L=170 nm,W=120 nm,中心馈电点之间的距离d=4 mm。天线的末端连接两个宽20 mm的金属带,该金属带用于反射腔的安装。整副天线印制在380 mm×150 mm的覆铜板上,覆铜板的基底是介电常数εr=4.9的FR-4材料。在天线上有若干条缝隙,通过在这些缝隙上焊接贴片电阻来实现天线的分布式加载。在天线的上方放置一个形状为长方体的金属反射腔,用来提高天线辐射的方向性,同时可以屏蔽外界信号对天线的干扰。该反射腔与图 1(a)中的两条矩形金属带连接。根据镜像原理,反射腔的高度为中心频率对应波长的四分之一[12],即h=75 mm,如图 4(b)所示。
在基于时域有限积分(Finite Integration Time Domain method,FITD)理论的3维电磁仿真软件中,对天线进行了理论建模和仿真分析,同时根据仿真结果加工制作了一套天线样机,并在微波暗室中对天线的输入阻抗、反射损耗特性、辐射特性进行了测试,并将实测结果与理论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研究。
3.1 天线的输入阻抗和反射损耗特性分析天线的输入阻抗通过仿真计算得出,如图 5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天线的输入电阻在100~175 Ω之间变化,输入电抗绝对值小于100 Ω,因此天线可采用较为常见的特性阻抗为100 Ω的馈线进行平衡馈电。在实验中采用了CPW-CPS宽带50~100 Ω阻抗变换巴伦[19],50 Ω端为不平衡的共面波导结构,连接同轴馈电线;100 Ω端为平衡的双线结构,连接天线馈电点。整个巴伦在厚度为1 mm、介电常数εr=4.4的介质板上按照印刷电路加工形式制作而成,尺寸为42 mm×20 mm。
图 6给出了天线的反射损耗S11,并且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出,天线在250~750 MHz均能保证反射损耗小于-10 dB,即电压驻波比小于2,具有良好的宽带匹配特性,满足系统的使用要求。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的误差主要源于制作的误差以及实验中宽带巴伦的引入。
工程应用中,希望天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可以使更多的能量向地下辐射,因此往往使用金属反射腔提高天线的方向性,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屏蔽来自天空的干扰信号。图 7和图 8分别给出了天线在250 MHz,500 MHz和750 MHz的E面和H面归一化辐射方向图,图中仿真值与测量值的差异主要是源于测量过程中周边目标的反射。从图中的结果可知,天线在E面(XOZ面)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H面(YOZ面)具有较宽的方向性,因而收发天线沿H面移动有利于目标的检测和成像。由于在仿真时考虑了天线安装载体的影响,因此天线的H面方向图并没有左右完全对称,仿真和测试结果均说明了安装载体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
探地雷达要求天线具有良好的时域特性,即信号保真性。为了评估天线的时域辐射特性,采用脉宽为2 ns的窄脉冲激励天线,利用仿真软件计算了天线正下方的辐射信号波形,同时进行实验测试了天线正下方的信号波形。应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天线对地穿透特性和时域波形的方法原理图如图 9所示。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两个端口分别连接天线和埋入地下0.5 m的一个电磁探针,通过读取矢量网络分析仪显示的S21参数,并将其进行傅里叶逆变换转换为时域信号,便可以获取天线对地穿透的时域波形,同时根据时域波形评估穿透性能。
将时域信号波形除以信号的最大值,得到仿真和实验的归一化信号电压,如图 10所示。由于实验时发射机发出的激励脉冲相对仿真中采用的理想高斯脉冲有一定的失真,因此仿真和实验结果的辐射信号波形并没有完全一致,但是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分布电阻加载对天线上反射电流的吸收作用下,实验和仿真结果都显示出天线下方的辐射信号拖尾很小,振荡衰减很快,具有很好的信号保真性。
为了验证天线在探地雷达系统中的使用效果,将本文天线连接已有的探地雷达系统对地下管道进行成像实验。天线结构图和样机实验状态如图 11所示,实验时将收发天线、脉冲源和接收机集成在一起,收发天线前后放置并紧贴地面,沿垂直于地下管道的方向缓慢运动,同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辐射信号的重复频率和接收信号的采样间隔。图 12给出了雷达接收到的地下目标回波信号的2维图,其中横坐标为雷达所在的位置,纵坐标为目标的距离,用灰度表示回波信号的幅度。图中的成像结果说明,在距离地面大约0.5 m的位置有两个很强的反射体并排放置,且高低稍有不同,为两根并排放置粗细不同的管道,如图中黑色椭圆框所标的部分。
本文通过改进传统蝶形天线的天线臂结构以及采用分布电阻加载,设计了一种带反射腔的半椭圆结构的分布式电阻加载偶极子天线,对该天线的阻抗特性、反射损耗特性以及辐射特性进行了仿真和测试,并且将天线应用于探地雷达系统进行了成像实验。仿真、测量和实验结果证明,该天线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辐射特性和信号保形性,满足探地雷达系统的使用要求。
[1] | Daniels D J.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M]. London: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04: 3-5.(1) |
[2] | Jayakumar Manoj Stephen. Antenna optimization fo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technique[D]. [Master dissertation], South Dakota School of Mines and Technology, 1999: 1-6.(1) |
[3] | 周蔚红, 刘培国, 刘克成, 等. 探地雷达中蝶形振子天线的改进[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5, 27(7): 1171-1173. Zhou Wei-hong, Liu Pei-guo, Liu Ke-cheng, et al.. Improvement on bow-tie antenna of ground-penetrating radar[J].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5, 27(7): 1171-1173.(1) |
[4] | 郭晨, 刘策, 张安学. 探地雷达超宽带背腔蝶形天线设计与实现[J]. 电波科学学报, 2010, 25(2): 221-226. Guo Chen, Liu Richard C, and Zhang An-xue. Design and implement of an UWB bow-tie antenna with back cavity for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J]. 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 2010, 25(2): 221-226.(1) |
[5] | 王建, 黄春琳, 陆珉, 等. 利用拖尾能量提高蝶形天线辐射效率[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5(3): 144-148. Wang Jian, Huang Chun-lin, Lu Min, et al.. Improve the radiation efficiency of bow-tie antenna by exploiting the energy in end reflections[J]. Journal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2013, 35(3): 144-148.(1) |
[6] | 彭宇, 王蕾, 郭福强, 等. 一种超宽带小型化探地雷达天线的设计[J]. 物探与化探, 2014, 38(4): 750-753. Peng Yu, Wang Lei, Guo Fu-qiang, et al.. The design of an ultra-wideband miniaturized GPR antenna[J].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2014, 38(4): 750-753.(1) |
[7] | Shao Jin-jin, Fang Guang-you, Fan Jing-jing, et al.. TEM horn antenna joaded with absorbing material for GPR applications[J].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2014, 13: 523-527.(1) |
[8] | 张锋, 刘小军, 纪奕才, 等. 一种用于浅层探冰雷达的改进型宽带小型化TSA天线[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1, 33(6): 1471-1474. Zhang Feng, Liu Xiao-jun, Ji Yi-cai, et al.. A novel wideband compact tapered slot antenna for shallow icecap detection radar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1, 33(6): 1471-1474.(1) |
[9] | 邵金进, 纪奕才, 方广有, 等. 用于公路检测的超宽带横向电磁波喇叭天线[J]. 电波科学学报, 2014, 29(4): 723-728. Shao Jin-jin, Ji Yi-cai, Fang Guang-you, et al.. Ultra-wideband TEM horn antenna for road investig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 2014, 29(4): 723-728.(1) |
[10] | Shao Jin-jin, Fang Guang-you, Ji Yi-cai, et al.. A novel compact tapered-slot antenna for GPR applications[J].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2013, 12: 972-975.(1) |
[11] | 肖志文, 黄晶晶, 何建国, 等. 一种探地雷达平面螺旋天线的研究与开发[J]. 电波科学学报, 2009, 24(2): 311-313. Xiao Zhi-wen, Huang Jing-jing, He Jian-guo, et 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lanar spiral antenna used in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J].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 2009, 24(2): 311-313.(1) |
[12] | 吴秉横, 纪奕才, 方广有. 一种新型探地雷达天线的设计分析[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9, 31(6): 1487-1489. Wu Bing-heng, Ji Yi-cai, and Fang Guang-you.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novel GPR antenna[J].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9, 31(6): 1487-1489.(2) |
[13] | Chan Hwang-See, Abd-Alhameed R A, Chung S W J, et al.. The design of a resistively loaded bowtie antenna for applications in breast cancer detection systems[J].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12, 60(5): 2526-2530.(1) |
[14] | 邵金进, 纪奕才, 方广有, 等. 一种用于生命探测雷达的超宽带天线[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14, 36(2): 471-475. Shao Jin-jin, Ji Yi-cai, Fang Guang-you, et al.. An ultra-wideband antenna for life detection radar[J]. Journal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4, 36(2): 471-475.(1) |
[15] | 曾文波, 余逸风, 李向阳. 一种探地雷达蝶形天线及其巴伦的设计[J]. 制造业自动化, 2014, 36(1): 96-98. Zeng Wen-bo, Yu Yi-feng, and Li Xiang-yang. A planar bow-tie antenna application in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system[J].Manufacturing Automation, 2014, 36(1): 96-98.(1) |
[16] | 王均宏. 脉冲电磁波通过偶极天线辐射的物理过程及其数值模拟[J]. 物理学报, 1999, 48(5): 850-861. Wang Jun-hong. Physical procedures of the pulse radiation from the dipole antennas and its numerical simulation[J]. Acta Physica Sinica, 1999, 48(5): 850-861.(1) |
[17] | Wu T T and King R W P. The cylindrical antennas with nonreflecting resistive loading[J].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1965, 13(5): 369-373.(1) |
[18] | 韩增富, 王均宏. 并联介质加载偶极天线脉冲辐射特性的研究[J]. 物理学报, 2005, 54(2): 642-647. Han Zeng-fu and Wang Jun-hong. Study on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electric parallelly loaded dipole antenna for pulse radiation[J]. Acta Physica Sinica, 2005, 54(2): 642-647.(1) |
[19] | 吴秉横, 纪奕才, 方广有. 一种改进的超宽带平面巴伦[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0, 27(4): 507-511. Wu Bing-heng, Ji Yi-cai, and Fang Guang-you.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a novel wideband planar balun[J]. Journal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10, 27(4): 507-511.(1) |